“远亲不如近邻”“亲不过三代”……
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的加速,这届年轻人在生活空间上与亲戚们相距越来越远。
与此同时,当他们迈入职场、拥有独立稳定的收入和社交之后,很多人纷纷选择逃离那些无法提供情绪价值的亲戚:退出家族群、更换联系方式,甚至春节不回家等等。
而这种被动或主动与家人划清界限的社会现象,被称为“断亲”。
▲
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杜素娟
在看似叛逆的尝试背后,其实是年轻人试图重构亲情关系,抗拒缺乏边界感的行为与不必要的人情世故。尤其当原生家庭只剩下伤害和内耗时,不如勇敢地挥手拜拜。
95后女孩半夏正是如此。从小缺乏关爱与陪伴,在打压式教育中长大的的她,曾一度陷入抑郁。直到想通了自己无法改变家庭氛围与成长经历,她终于决定离家杭漂。
向前看,不回头。
01
关上原生家庭的窗
你还记得,父母说过最伤人的话是什么吗?
对半夏而言,
是大学临近毕业时,她想跨专业考研到音乐系时,爸爸讽刺的那一句:
“你没这个脑袋,学不了这些东西。”
是她得了严重的心理疾病,在最需要家人的脆弱时刻里,却只得到了恶言相向:
“能活就活,不能活就去死。”
诸如此类的
贬低与绝情,在她的成长道路上比比皆是。
▲ 曾经的半夏
很不自信
即便老师看中她的音乐天赋愿意免费教学,即便她能考取全院第一的成绩,这些在父母眼中都不重要,或者说,漠不关心。
正如《原生家庭》中列举了几种“有毒家庭的行为模式”,其中一类就是言语虐待型父母。
他们从小对半夏进行打压式教育,认为她做任何事都不会成功,前途比不上隔壁家小孩,这辈子就只能碌碌无为。
尤其是在父母离婚之后,半夏夹在两人之间如履薄冰。
“妈妈一直觉得我是爸爸那边的人,心是向着爸爸的。”妈妈将自己对失败婚姻的不满与埋怨,迁怒到了女儿身上,变得更加刻薄。
▲
聊起往事的伤感
大三那年,全班只剩下半夏一个人没交学费。
自尊心极强的她只能硬着头皮向妈妈要钱,没想到却成了母女矛盾激化的导火索——
妈妈细数着拉扯她长大的辛苦,计算平时住在家里所需的水电费、饭菜钱,这种行为让半夏感到窒息,引爆了内心埋藏已久的委屈。
“你到底要逼我到什么时候?!”
这一声怒吼,是宣泄,更是想告诉母亲,长久以来的忽视与冷漠对自己造成的伤害。
然而,她依然没有得到学费,最后是父亲付了这笔钱。
▲
孤独是常态
半夏以前不明白,为什么最亲的人总要用语言这把刀来扎自己。
这种暴力虽然不会留下痕迹,却能在心中投下永不散去的阴影。
而且他们从未意识到,自己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,正是这样的原生家庭氛围在无形中影响了她的性格。
在一次次失望过后,她彻底熄灭了对亲情的期待,也不再执着于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。
“爸妈永远不会反省自己,他们觉得把我生出来已经是很伟大的事情了。”
而这个本该与家人庆祝幸福降临的生日,在半夏的记忆里,也只拥有过一次。
▲ 努力变得阳光开朗
爱的缺失,让她渐渐丧失了表达爱、反馈爱的能力,甚至会对别人的善意与热情感到无措。
后知后觉的半夏,决定关上这扇充满伤疤的窗户,为自己打开新世界的大门,重新找回爱与自由的勇气。
02
推开广阔世界的门
当年轻人断亲话题在春节刷屏时,半夏正在闺蜜家里过年。
和朋友这类后天选择的关系不同,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的亲缘关系是与生俱来的。过去,大家讲求血浓于水;如今,越来越多人意识到,原生家庭无法选择,但不意味着无法舍弃。
这一次,她主动背负起“不孝”的指责,逃避与父母接触。虽然最亲近的奶奶打了好多通电话劝她回家,但半夏的态度很坚决。
“其实奶奶也知道,我没得选。”
▲ 家里
唯一亲近的奶奶
从成都来到杭州,半夏在陌生城市闯荡的日子里,从未与父母通过视频,诉说自己的近况。她不再奢望他们的关心,只希望能够摆脱曾经的阴霾,治愈接下来的人生。
所以她给自己取了这个花名——半夏,味辛,性温,生时有毒,熟可入药。
在电视剧《风吹半夏》中,许半夏自出生之后,父亲便不管不问,她还是依靠自己的顽强果决,一步步逆袭为优秀企业家。
这一角色的成长经历,让半夏看见了相似性,也得到了一种具象的鼓励。
纵使原生家庭带来诸多不幸,她依然选择奋起自救,将原本的伤痕踩在脚下,作为迎接光明的垫脚石。
▲
冰箱成了常温柜
半夏用仅剩的钱租下了这套公寓,与妹妹睡一张床,昂贵的商水商电甚至让她们舍不得开冰箱。
生活无疑是艰苦的,但她感受到了自由与快乐。哪怕电商主播的行业内卷让人疲惫,至少付出的努力是有回报的,工作上的进步也会被大家认可,而这些是她在父母身上从未得到过的东西。
在半夏看来,认真拼搏的人,不会害怕原生家庭产生的影响。
心理学引出 “原生家庭” 一词的本意,是要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、治愈自己,是为了寻求解决途径,并非成为自怨自艾的受害者。
父母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过去的自己,但是不能束缚现在和未来。
所以,我们需要的不一定是与跟原生家庭握手言和,而是为自己的现状负起责任。工作、爱情、幸福、痛苦、不如意、一地鸡毛……相信内心的选择,并且坚持下去。
“经历了这么多,可能以后运气还会更差。但是一定不要回头,不要回头看。”
半夏相信,凡是过往皆为序章,未来仍然值得期待。
心理学博士斯蒂芬·吉利根曾说:“原生家庭的伤痛不会消失,伤疤也不会完全愈合,我们能改变的,是自己与这份伤痛的关系。”
面对原生家庭时,我们无法美化现实,也不能逃避问题,但父母带来的伤害是一回事,如何对待剩余的人生,又是另一回事。
无论选择与之和解,还是下定决心断亲,或许我们都可以像半夏这样,勇敢亮出身上的裂痕,同时用磨得更坚硬的茧子继续前行。
接下来的道路只属于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