航道升级进一步释放北江“黄金水道”效能。2月1日,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,北江清远枢纽船闸今年1月过货量达456万吨,同比增长108%;2023年度过货量突破5000万吨,同比增长22%,北江航道通航能力实现大幅提升。
2023年,北江清远船闸过货量破5000万吨。
运力提升
千吨级船闸全年通过船舶约9万艘
北江江畔,一艘从珠海驶来的货船停靠在韶关泰汇集装箱码头,数十米高的吊机正在忙碌作业,将船上1800多吨的铁矿“抓”到岸边,等待货车的接力运载。
“航道扩容升级前,受水道通行条件影响,我们从韶关、清远到珠三角需要大概15天,现在只需两三天。”船东袁美华表示,现在每个月都能多跑几趟船,日子更有盼头了。
扩容升级后,北江航道通航能力大幅提升。
为了解决各枢纽船闸等级低、通过能力不足等问题,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始于2015年,针对北江韶关至乌石、乌石至三水河口251.5公里航段,按照内河Ⅲ级航道、通航1000吨级船舶标准进行整治,在孟洲坝、濛浬、白石窑、飞来峡、清远等5处水利枢纽新建改建复线千吨级船闸共7座。
维护水深是衡量航道运输能力的重要指标。扩能升级后,北江中下游航道维护水深由原1.3米提升至现有的2.5米,1000吨级船舶可从韶关、清远直通粤港澳大湾区,航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。
省交通运输厅数据显示,2023年北江沿线千吨级船闸累计开闸3万多次,通过船舶约9万艘。其中,北江清远枢纽一二线船闸累计货物年通过量5168万吨,同比增长22%;通过船舶43608艘次,同比增长11%;过闸船舶平均核载为1960吨,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。
服务智能
船舶平均待闸时间缩短至约6小时
走进清远枢纽二线船闸集控中心,几名工作人员正坐在电子显示屏前,仔细核对将要通过船闸的航船信息。
“通过航道智慧可视化大屏,北江260公里、连江181公里的航道里有多少船、船的过闸情况,我们都一目了然。”清远枢纽二线船闸管理站负责人梁新文介绍。
近年来,航道升级刺激了北江水运需求,对航道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2021年,北江航道事务中心开始着力打造全流域梯级智慧船闸管理模式,建设全流域梯级船闸远程集控、智能调度、智能管养平台,大大提升了船闸的通行效率。
清远枢纽二线船闸集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电子屏幕监视、调度船舶过闸信息。
梁新文介绍,船舶可以提前在线上平台申报过闸;当船行驶至船闸电子锚地识别区时,系统会利用锚地视频监控、AIS基站获取船舶信息,自动判断该船舶是否符合通行条件;船舶锚地报到成功后,系统会根据船舶报到的先后顺序、船舶尺寸与装载货种等数据,实现各级各线船闸智能排闸,“真正让船舶享受到‘ETC’式过闸服务”。
截至目前,该系统整体使用用户1.2万人,总注册船舶2813艘,受理过闸申请超过14万条,船舶平均待闸时间从两三天缩短至约6个小时,过闸效率得到大幅提升。
北江航道扩能升级与科学管养效能叠加,助力航道物流保通保畅。清远珠江货运码头商务部经理谢理斌表示,码头在清远枢纽二线船闸投入使用后,所属货运船舶的周转效率、货物通行能力都提高了不少。“2019年,我们码头集装箱货量为3.9万TEU;2020年为8.76万TEU,吞吐量增长接近一倍;2023年突破12万TEU,散杂货出口突破20万吨。”
【文字】南方+记者 曾良科 通讯员 粤交综
【图片】粤交综提供